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冠心病 >> 冠心病的预防 >> 正文 >> 正文

辩心论道2015再灌注时代冠心病规范化

来源:急性冠心病 时间:2018-4-17

“辩心论道·再灌注时代冠心病规范化治疗”系列辩论赛青岛站于年12月8日举办。此次辩论赛由青医院蔡尚郎教授担任主席;点评嘉宾分医院邵一兵教授、医院崔国芳教授、青医院廉哲勋教授;医院林宪如教授、青医院医院谭丽娟教授担任双方导师。

主席

蔡尚郎教授

青医院

蔡尚郎教授为比赛致辞:β受体阻滞剂被称为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石,对急性心梗的再灌注治疗更是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期”和“足量”是用药时机和用法用量的具体体现,密不可分,也恰恰是今天双方的辩题,希望经过本场辩论赛,能够越辩越明,对β受体阻滞剂规范化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A方观点急性心梗抗心肌缺血治疗应更用药时机A方辩手

一辩武琼医师(青岛医院)

二辩范广慈医师(青岛海慈医疗集团)

三辩王霞霞医师(医院黄岛院区)

主要陈述观点:急性心肌梗死抗心肌缺血的治疗应该更的应该是治疗的时机。从机制到循证医学证据,从我国指南到欧美指南,无一例外推荐无禁忌急性心梗患者需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早期使用能够尽早缩小患者心梗面积,改善心电活动不稳定性,拯救濒死的心肌,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此为β受体阻滞剂早期使用的最佳诠释。β受体阻滞剂的经典研究,哥德堡研究证实,早期使用美托洛尔可显著降低心梗后患者死亡率;年一项头对头研究结果,对STEMI患者立即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延迟使用组;ISAS-TC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早期治疗的院内死亡率及严重左室功能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延迟治疗组。综上所述,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获益明显,因此应遵循指南推荐,无禁忌证的STEMI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口服或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并在2~3天之内转化为等剂量的缓释制剂。

B方观点急性心梗抗心肌缺血治疗应更用法用量B方辩手

一辩张森医师(医院青岛院区)

二辩李其昌医师(中国人医院)

三辩刘玉昊医师(医院)

主要陈述观点:我方承认其早期使用为患者带来的获益,但是面对中国目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现状,更应该用法用量。交感神经兴奋会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激活RAAS,启动左室重构,增加心肌收缩,加重心肌缺血,而足量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达到有效的β1受体阻滞效应,抑制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改善患者远期预后。而ChinaPEACE研究表明,从年到年十年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转归并没有明显改善,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不足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美托洛尔的使用量在73%的患者中仅为不到25mg。接下来我们来看相关循证研究,哥德堡研究足结果显示足量使用美托洛尔可使急性心梗后三个月的死亡风险降低36%,基于其阳性结果开展的MIAMI研究研究显示量的使用美托洛尔mg可以减少死亡风险达到13%。来自我国本土的COMMIT/CCS-2研究显示,给予mg美托洛尔较50mg和mg能明显降低心梗后患者的死亡率,且在安全性方面,我国人群对美托洛尔耐受剂量与西方国家无明显差异。因此,在此推荐遵循指南,从25~50mg/6~12h开始,2~3天内转换等剂量的缓释制剂,若耐受则滴定至每日给药mg。总之,我们更应呼吁用法用量,改变这种现状,足量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为更多的心梗患者带来获益。

总结点评

急性心梗的抗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在我国目前可以说规范程度欠佳,ChinaPEACE研究结果显示β受体使用率低,且存在剂量不足,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这与医师对β受体阻滞剂的用法用量及用药时机没有准确掌握不无关系。通过今天选手们从机制到循证、再到指南,将如何规范使用β受体阻滞剂做了多角度、全方面的论述,使我们对用法用量及用药时机有了更明晰的认识。简言之,无禁忌的AMI患者早期发病24小时内使用,并在2~3天内转换等剂量的缓释制剂,若耐受则滴定至每日给药mg。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点滴型白癜风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lyf/2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