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1水质硬度与冠心病的发生有什么关系?
水质硬度决定于其中所含钙盐、镁盐量的多少。每升水中含10毫克氧化钙的水质称为1度(硬度)。低于8度的水称为软水,高于8度的水称为硬水。
目前认为,饮水的硬度与冠心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呈负相关,即软水地区的冠心病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在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与饮水性质协作中心协调下,在加拿大、芬兰、匈牙利、意大利、英国、南斯拉夫等国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一致反映软水地区心肌梗死患病率较高。一些地区还报道,居民由饮用井水(硬度大)改为饮用自来水(硬度小)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迅速上升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近来还有人发现,生活在硬水地区的居民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均较低。经研究认为硬水中浓度较高的钙镁离子在肠道中可以与食物中的脂肪发生皂化作用,使脂肪分解成无毒的物质迅速排出体外,这样就可减少脂肪的吸收,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另外,硬水中还可能含有较多的保护心脏的微量元素。2哪些无机元素可促进冠心病的形成?
钠对冠心病促形成作用,主要是通过致高血压作用实现的。钠作为致高血压的病因是明显而肯定的。高盐饮食喂养的大鼠、羊、鸡等,均可诱发高血压。我国拉萨、湖南的一些地方有喝盐茶习惯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而终生低钠(每日少于50毫克当量)的人群,几乎不发生高血压。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限盐可使血压下降,而控制血压则是冠心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另外,镉、铅、钡均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成正相关。它们可引起血压升高、高胆固醇血症,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3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与气候有何关系?
人的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一般情况下,心绞痛患者在寒冷季节较之其他季节容易引起心绞痛的发作。据气象医学家们的统计,秋冬之交、冬春之交是心脏病容易发作的季节,而一、二月份又是心脏病病人病死率最高的月份。据德国的《医学世界》报道,阿尔卑斯山地区在春秋季节时,心肌梗死的病人明显增多。我国山东地区在3-5月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最高;北京地区在11月至翌年1月之间,为心肌梗死发病率的高峰。上海地区急性心肌梗塞12月份发病最多,其次是3月,但最近发现7—9月份的心绞痛发作率有所上升。这些不同地区发生心肌梗死的季节,正是气温、气压变化幅度最大的时候,主要为气候多变、气压偏低、阴冷潮湿的缘故。
国外也有报道炎热气候条件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增加,如美国德克萨斯州,夏季气温多在38摄氏度上,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发季节,因为炎热气候也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这可能与周围血管扩张,心跳加速,心搏出量增加,心容量也相应增加,从而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有关。
因此,冠心病病人在气候骤冷或炎热时,要加强自身保护,尽量改善自身周围的小环境,避免直接暴露在过冷或热的环境中。4急性心肌梗塞是否有促发因素?
有研究发现,约1/3~2/3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有促发因素可查。其中以体力活动及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最为多见。例如:有的病人是在过度劳累或屏气搬挪重物或过度兴奋、激动、持续紧张之后发病,其它的促发因素还有饱餐、尤其是进食高脂饮食、饮酒、大便用力、各种感染、腹泻、手术时或大出血致低血压、休克及心动过速等。此外,有报道寒冷等气候变化也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一个促发因素。在持续低温寒流及大风等情况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有增多趋势,其它如呼吸道感染、各种原因的缺氧、低血糖症、创伤等,均可成为该病的促发因素。
约近一半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无明显的促发因素。其中休息时发病者占51%,睡眠时发病者占8%。
因此,如果您是一位冠心病患者,或者具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你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避免上述各种促发因素。5冠心病病人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
体力过劳、情绪紧张、暴饮暴食、大手术、大出血、寒冷刺激以及便秘都容易使冠心病人发生急性心梗。我们知道,冠状动脉是给心脏做功输送营养的,因为这些原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使冠状动脉发生急剧痉挛,使本来已经硬化、狭窄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或者粥样斑块形成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造成心肌长时间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局部坏死。6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有时间规律吗?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有比较明显的时间规律,表现为:第一,季节性。在我国,每年11月到下一年的2月是发病高峰。第二,日期性。据统计,在降温、平均风速大、气压高、湿度低、两日间气温相差较大的日子里,急性心梗的发生率较高。第三,在每天的晨间5点至11点这段时间,发生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的机会也比其它时间内多。预防和控制上述事件因素的方法是显而易见的,即气候、气压变化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冠心病患者,
晨间起床的第一件事情是服药,以确保这一天的安全。7室壁瘤是心脏肿瘤吗?它是怎样形成的?
室壁瘤不是心脏的肿瘤,而是心室壁的膨胀瘤,是心肌梗塞的后遗症之一。心肌梗塞发生后,局部心肌坏死,愈合后变成没有收缩力的、薄弱的纤维斑痕区。这一区域对心脏内压力的承受力差,久之可向外膨出,表现为反常搏动。也可因为心肌斑痕内钙化、心内膜粘连增厚,而不表现出反常搏动,只出现心肌收缩乏力,左心室搏动减弱或消失。心梗后大约10%~30%可形成室壁瘤,一般发生于大面积心梗的病人,绝大多数位于左前壁心尖部。心动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大的室壁瘤可伴有顽固性心衰、持续性心绞痛、难以控制的室性心律失常,这种情况预后不良,应予以手术治疗。8什么叫猝死?冠心病是猝死的常见的病因吗?
猝死是指在6小时内(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意外发生的不可预计的突然死亡。生前已患重病,可以预计到的死亡则不包括在猝死范围内。有人估计猝死占所有死亡的10%—25%。
在生活中,常常听到甚至看到身体健康或心脏一向正常的人会突然一夜之间与世长辞,甚是令人痛惜。究竟什么原因使这些正常人与人间不辞而别呢?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对死者的详细研究发现,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是猝死的最常见的病因,占猝死患者半数以上,隐匿性冠心病则更是“祸根”。
随着卫生知识的宣教普及,冠心病患者大都略有所知,但由于隐匿性冠心病毫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极易引起人们的忽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由于动脉狭窄较轻,动脉血流可满足心肌供血的需要,或者发生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与其他分支之间形成了较好的侧支循环,使缺血程度可得到部分代尝,加上有的人对痛觉不敏感,故冠心病症状表现不明显,既使心电图也不露一点蛛丝马迹。所以这种冠心病“隐弊”的程度即使医生的“火眼金睛”也常被蒙住,这也难怪普通老百姓会忽视了。尽管隐匿性冠心病病情较轻,但其危害可不小,仍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加上患者未有效防治,发生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的机率甚至比显性冠心病还要高。
凡事预而立,对疾病也是如此。有症状者易引起重视,早防早治;无症状者常被视为无病,容易掉以轻信、延误治疗,酿成不良后果。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中年以上的人,尤其是肥胖、吸烟者和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以下几点:饮食宜清淡,做到“五低一控制”,即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低盐、低热量,控制体重在正常标准内。及时戒烟、戒酒,劳逸结合,保持心理平衡,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减少洗澡次数,最好每年一次详细的体格检查,去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冠心病患者可坚持服用麝香保心丸,这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猝死的发生率。9心脏性猝死都是由于心脏的器质性病变所致吗?
综合国内外尸检资料证实,心脏性猝死可由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引起。随着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推广应用,更多的资料证明了猝死者死于室颤者占大多数,它远较窦性停搏、心肌破裂为多。有资料报告猝死者95%有冠心病,20%有其它心血管疾病,5%未见其它任何心脏病。在冠心病中70%的有广泛多发血管病变。心脏猝死的20%由心肌梗塞所致,80%系心电衰竭的结果。凡是有复杂性室性早搏包括多形性、反复性,尤其是R波落在T波上的室性早搏者提示心电不稳,易发生心电衰竭而致猝死。但也有经系统的尸检仍缺乏足以说明死因的证据的器质性病变者,有人认为是由于机能性的冠状动脉痉挛或心律失常和心电衰竭的结果。10为什么猝死既可发生在生气、情绪激动时,又可发生在睡眠中?
俗话所说的“气死人”的现象在生活中确实有发生,但在睡眠中悄无声息死去的也有人在,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发现,植物神经及神经反射机制对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有很大关系。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增快和舒张期缩短,心脏负荷增加,心肌相对缺氧,还可使静脉强烈收缩,回心血量增多而至左心衰竭和肺水肿。另外,发自视丘下部的交感神经冲动可激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降低心室易损性的阈值,可使室颤的易感性增高。而重度忧虑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室颤的易感性。冠心病人对此更加易感。由此可知为何在生气或斗殴等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时会发生猝死。
相反,迷走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冠脉血管外周压力下降,故初期冠脉血流量增加,而后当心血输出量减少和全身血压降到一定限度时则冠脉循环量明显减少,这在冠心病人更加明显,严重时可由心动过缓发展到停搏。由于睡眠时迷走神经往往占优势,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猝死可发生在睡眠中。另外也有人指出睡眠中噩梦使人紧张和恐怖,从而以诱发猝死。文章来源:殷惠军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lyf/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