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由于心血管病的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大量的研究证明,心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已经非常明确,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等。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中,需对危险因素予以积极的干预,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1、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链的重要始动因素随着疾病进展,将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进而发展为终末期心脏病。ACEI是第一类证实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药物,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在降压治疗中应注意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长期治疗依从性。研究显示,至少75%患者需联合用药以使血压达标。因此,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ASCOT研究、ACCOMPLISH研究均显示ACEI+CCB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并改善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而单片固定复方制剂较单药加量或药物自由联合可显著提高血压达标率,并提高患者依从性。临床应用时应根据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适应症合理选用单片固定复方制剂。2、高血脂的关键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是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众多循证医学证据证实,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各国权威指南一致推荐降低LDL-C是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他汀是降脂治疗的基石,他汀类药物对于降低主要冠脉事件、冠状动脉手术和卒中的发生率方面所起的作用十分肯定。因此,各大权威指南均推荐尽早启动他汀治疗。而调查研究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高危患者他汀使用率明显不足,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应该积极在临床推广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需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hl/1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