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冠心病的表现为冠状动脉狭窄堵塞,而冠状动脉的情况也分为很多种,有的是轻度狭窄,有的是中度和重度。
很多轻度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在检查之后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需要不需要进行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对于冠脉病变一般按照如下方法分类:
(1)、无明显冠脉病变:冠脉狭窄
(2)、非阻塞性冠脉病变:左主干狭窄
20%-50%,其余冠脉狭窄20-70%;
(3)、阻塞性冠脉病变:左主干狭窄50%,其余冠脉狭窄70%。
由于阻塞性冠脉病变常会引起心肌缺血与心绞痛症状,因此临床上常将其作为强化药物治疗甚至血运重建的主要对象。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很多急性心梗常由非阻塞性冠脉斑块突然破裂所致。
实际上,根据冠脉狭窄程度确定治疗策略具有一定主观因素。这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意味着50%以下的冠脉狭窄就是绝对安全的。
有研究发现,与无明显冠脉病变的患者相比,非阻塞性冠脉病变患者在1年之内发生心肌梗死与死亡的风险增高2-4.5倍。
此研究提示非阻塞性冠脉病变仍具有很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应作为积极干预的对象。
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仍是加强生活方式干预与各种心血管危脸因素的综合防控。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例如有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确定是否需要药物干预。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应该作为所有存在非阻塞性冠脉病变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这也是冠心病患者需要了解的一点。
非阻塞性冠脉斑块本身并不作为他汀治疗的指征,但对于此类患者应进行全面心血管风险评估,确定LDL-C的目标值,只要其当前的LDL-C水平超过目标值就应考虑予以他汀治疗。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同样如此。
所以,非阻塞性冠脉病变不等于没有病,很多患者仍需要接受治疗。冠心病患者需多加注意!
冠心病是一个多因致病的疾患,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均可增加我们得冠心病的机会,
1、年龄与性别:
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
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
3高血压: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
4、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
5、糖尿病:
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症:
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
7、久坐生活方式:
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遗传因素:
冠心病的发生似有家族性,即在家庭成员或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中,若有在60岁以前发生了心肌梗塞,那个家庭成员就有易患心脏病的倾向。
9、饮酒,环境因素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dyy/1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