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句古话,“吃药不忌嘴,看病跑断腿”。
中药忌口,是指病人在服用中药期间需要注意的饮食禁忌。
服用中药治疗疾病或滋补调理,医生都会提醒病人服药的禁忌,但许多人对于医生的叮嘱,往往是心不在焉,左耳进右耳出,又或是抵御不住美食的诱惑,大快朵颐的同时,把医生“忌口”的叮嘱抛诸脑后。
又或者,有的病人疾病刚见好转还未痊愈便开始肆意放纵,大吃大喝,百无禁忌,轻则会影响药效,延长病程,重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许多人花了时间和金钱,病症却不见好转,调理也难出成效,原因就在于这关键的“忌口”,否则,此前一剂剂中药的“苦”都白吃了!
中药“忌口”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常见的“忌口”有哪些呢?快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忌口原则中药治病常以药性之偏来纠正机体疾病之偏。自古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同样有寒热温凉之差、酸苦甘辛之别。服药后,合理的饮食搭配会使药效倍增;不科学的配用,会使药性遣散,甚至导致病情复发与恶化。
中药服药期间,要遵循什么忌口原则呢,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中药服药忌口忌食腥膻、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腥膻类—腥膻类食物多含有某些激素或异种蛋白,能够诱发人体的过敏反应,故在服用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时应忌食腥膻类食物。
辛辣类—辛辣食物多热,耗气动火伤津,在服用滋阴补肾、养阴清热的药物时应忌食。
生冷类—生冷食物多寒凉,易伤阳气,故在服用解表透疹、祛寒逐湿、温经通络、温脾暖肾的药物时应忌食。
油腻类—油腻食物助湿生痰,难以消化,故在服用健脾养胃、祛痰胜湿的药物时应忌食。
中药服药忌口忌食与所治疗法相反的食物凡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心神不宁、心动过速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热证、实证、阴虚火旺之证者,一般分别应用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降火之法,药取金银花、连翘、山栀子、生地黄、牡丹皮、麦门冬、知母、玄参、沙参、丹参、枸杞子、野菊花、龟板、鳖甲之属。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羊肉、狗肉、胡椒及含多糖、高脂的香燥辛热之品
若面色苍白、手足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等气血亏损、寒湿凝滞、阴损及阳、阴阳两亏者,需予以益气补血、温中燥湿、阴阳两补之法,药用人参、当归、黄芪、胡椒、厚朴、黄精、熟地黄、肉苁蓉、干姜之类。服药期间应忌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鳖等生冷寒凉、滋腻、黏滑之品。
凡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痈者,治拟清热解毒、扶正托毒,药用金银花、野菊花、一枝黄花、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山栀子等。服药期间应忌食毛笋、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之品。
中药服药忌口忌食与所服药物药性相反的食物中药有“十八反”及“十九畏”的配伍禁忌,药物与食物之间也是一样。
如鳖甲忌苋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李子、大蒜,土茯苓、威灵仙忌蜂蜜,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服食滋补剂后禁食白萝卜及大寒大凉之品。
这些都是历代文献中的记载,虽然有些还有待用现代科学实验加以论证,但在服药时还是应当引起重视。
中药服药忌口忌食对疾病有不良影响的食物热性病,应忌服辛辣、油腻、煎炸等热性食物;
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冠心病及肝炎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
高血压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荤菜、膏粱厚味等辛温助阳和生痰之品;
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黏腻、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肾病水肿应忌食盐、含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性食品;
糖尿病应忌食含糖高的食物;
痰湿患者忌食酸敛之品;
疮疡、风疹、咳嗽、哮喘、皮肤病患者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及腥膻发物。所谓“发物”,多为富含异性蛋白的水产,如带鱼、黄鱼、鲤鱼、鲫鱼、螃蟹、虾等,还有肉类中的羊肉、狗肉、驴肉、马肉、鸭肉和蔬菜中的韭菜、香菇、芹菜、胡荽等,这些食物多属甘温性质,具温燥性能,吃后容易上火或诱发过敏反应,使病情加重。
中药服药忌口忌食对个人体质不利的食物每个人的体质类型是不同的,因而忌口也因人而异。
脾胃虚弱型体质,应忌食生冷黏滑、难消化的食物;
壮热之体应忌肥肉及多糖、高盐之品;
阴虚火旺之体忌辛热香燥之食;
湿重之人忌油腻、寒湿之物。
常见的中药“忌口”食物中药服药忌口蔬果类1、白萝卜
温补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党参、红参等中药不能与白萝卜同用,同食可削弱参的补气功效。
因白萝卜生消熟补,属于泄气的食物,如与人参这类大补元气之品一起服用,补消相抵,人参反而失去了效果。
2、竹笋
竹笋,性偏寒,筋骨酸痛的人最好减少摄取竹笋等寒凉食物,以免让身体循环代谢更弱。
3、柚子
尤其是西柚中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肝药中酶的活性,建议服药前3天和服药后至少6小时内,最好避免吃柚子或柚子制成的饮料等。
4、芒果
芒果本身含有刺激性物质,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发物,对气喘、异位性皮肤炎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吃芒果容易引起过敏,使病情发作,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现象,还会引起发黄病。
中药服药忌口杂粮类1、绿豆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会“抵消”部分药物的功效,建议至少在喝完中药后2小时再食用。
2、糯米
对于一些养胃健脾的中药,最好不要和糯米一起食用,因糯米不易消化,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病人康复。胃肠功能已经减退的老年人,如果多吃这类食物,往往会导致肠胃病症加重。
3、花生
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高脂血症患者食用花生后,会使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疾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肠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中药服药忌口佐料类1、葱、姜、蒜、辣椒
清热药躲开葱、姜、蒜、咖喱和辣椒。如果正在服用银翘散或者三黄汤等辛凉苦寒的药物,应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例如辣椒、胡椒、咖喱、葱、姜、蒜类等,辛辣刺激,会增加热象,抵消清热凉血药物的疗效,从而减弱清热凉血类中药的疗效。
2、盐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低盐饮食,少食食盐。
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血管容易因为血脂偏高,产生粥样硬化病变,高盐可以引起水钠潴留,故应低盐低脂饮食。
中药服药忌口海鲜类鱼、虾、蟹
鱼、虾、蟹等海鲜属于腥膻类异体蛋白,性偏寒凉,服中药期间能否食用,一要看体质,二要看疾病性质。
例如,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不宜食用,而热性病者可少量食用,并无大碍。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淡水鱼虾较海鲜要小,可适当食用。
中药服药忌口饮品类1、酒
中药的有效成分较复杂,酒精可以致使大量的生物碱溶解而破坏其有效成分,因此,服中药期间不建议饮酒。
但对于某些特定疾病,酒和中药又可共同起到治疗作用,如《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69个不同的酒疗方。因此如果平常想利用某些“药酒”滋补强身,最好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茶
茶里含有单宁酸、鞣酸,会与中药里的生物碱产生反应,使人体不易吸收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而使疗效降低。
但有些特殊方剂,比如“川芎茶调散”就是利用茶叶清轻、利头目的作用巧助药力的。此时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对待。
3、咖啡
咖啡中的咖啡因也极易与中药里的生物碱产生反应,影响药剂的疗效,因此,服药期间,咖啡、可乐、雪碧类的饮料都不宜饮用,一般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4、牛奶
牛奶和药物混在一起,会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膜,将药物包裹在里面,阻碍药物中有效成分的释放,同时也阻碍药物吸收。此外,腹泻时喝牛奶可能受乳糖影响,加重症状;
5、冷饮
服温热药不能喝冷饮。
温热药针对的是寒性疾病,喝冷饮吃冻品不仅不利于药物的吸收,还会减弱药物的效果,损伤胃肠的阳气,加重疾病。
常见的西药“忌口”的食物药物
忌口
原因
所有药
烟
烟碱会加快肝脏分解药物的速度,服药时吸烟会导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下降,影响药效
绝大部分药
酒
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如果饮酒,很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服用含有含有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前后喝酒,会加重对肝脏的损伤。
抗过敏药、降压药、降脂药、避孕药、安眠药、免疫抑制剂
柚子等柑橘类水果
服降压药时不能饮用西柚汁,因为西柚汁的柚皮素会影响肝脏某种酶的功能,而这种酶和降压药的代谢有关,容易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增加副作用。
抗生素、强心药物、阿司匹林、生物酶类助消化药、黄连素
茶水
茶水含有约10%的鞣质,在体内易被分解成鞣酸,而鞣酸会沉淀生物碱,降低其药效。
磺胺类等抗菌药
醋
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需要服用铝碳酸镁、胃舒平等抗酸药。这些药物是通过跟胃酸中和而发挥作用的,服药前后如果食用了醋,会使抗菌药物药效打折扣,甚至失效。
磺胺类药物
果汁
吃磺胺类药喝酸性饮料,如果汁、可乐以及酸味水果,会酸化尿液、降低药物溶解度,易出现药物结晶,伤害肾脏,出现血尿或影响排尿。
布洛芬
咖啡
布洛芬对胃黏膜有刺激,咖啡中的咖啡因则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止泻药
牛奶
腹泻时喝牛奶可能受乳糖影响,加重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dyy/1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