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医院骨科一名医生猝死,年仅32岁。据了解,该医生名叫刘辉,于当天傍晚六点钟左右,在家中突感身体不适,虽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依然没有挽回其生命。
其亲友悲痛发文“新婚还不到一年,女儿刚满月,就这样的走了,而且是毫无半点征兆?怎么舍得?怎么能……?”
医学界骨科频道发文后,同行留言哀悼,各种心酸:
据不完全统计,这是年猝死的第6位医生了。
1月9日,医院一名麻醉科医生,在值班过程中猝死。
2月10日,医院年一名仅39岁的医生“连续24小时上班”发生猝死;
4月16日,医院一名不到30岁的年轻医生猝死;
6月10日,医院骨科罗斌主任值完夜班后猝死;
6月28日,医院的26岁规培医生陈德灵猝死。
7月9日,医院骨科医生刘辉猝死,年仅32岁。
在最美好的年纪,丢下亲人,结束人生,这样的悲痛,谁能承受!
所以,对医生和所有人来说,注意休息,保护身体,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有网友问:为什么年年体检,都防止不了猝死这种事发生呢?有什么更好的手段能提前发现心脑血管病呢?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立娟解答:这几年,媒体报道了不少中年人甚至是年轻人意外猝死的案例,他们可能每年都体检,身体各项状况都不错,却还是突然地离去了,的确让人十分遗憾和惋惜。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引起猝死的原因主要为心源性猝死和脑卒,冠心病病人猝死几率较高。
如何才能确诊冠心病?
为了早发现、早治疗冠心病,40岁以上人群,每年都需要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者及出现过心慌、心悸等问题的人,体检时建议加项心脏超声检查,以及冠状动脉CT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但是冠脉CT造影价格很贵,并且有放射性。所以一名严谨负责任的医生不会让病人随意做冠脉CT,必须根据病情综合判断,传统的体检一般不会有这项检查。
如果能确诊冠心病,有放射性我也不怕
问题就在这儿,尽管冠心CT能看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但平常发生的猝死事件,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血管狭窄,而是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导致。
并且现有的医学手段很难识别斑块是否容易破裂。这意味着你做了CT,也不一定能够预防急性心梗造成的猝死。
除了冠心病还有什么原因诱发猝死?
除了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包括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异常等方面,饱餐、酗酒、过度吸烟、酷热、抑郁、悲伤、恐惧等均为危险因素。其中高危因素包括高血脂症、高血压、过度吸烟。不能改变的高危因素包括冠心病家庭史、性别、年龄、家族性遗传等。
难道就没有办法预防冠心病了吗?
虽然猝死是短时间就结束了生命,但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心脑血管病人预防突发性严重事件需要从日常保健、日常生活中着手。例如:坚持服药,控制高血压;低盐饮食,少吃蛋黄、动物脂肪和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少饮咖啡浓茶,避免熬夜。有心脏病史的人群,体力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秋冬天早上过早进行剧烈的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雪狐狸
一个有温度
专业的护考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lyf/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