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冠心病 >> 冠心病的预防 >> 正文 >> 正文

春季心血管疾病高发,冠心病患者春捂要

来源:急性冠心病 时间:2018-3-15

“春捂”

随着春季来临,不少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都长舒了一口气。但是,春季气候多变,冷热不定,依旧是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最近一段时间,气温起伏较大,医院急诊室里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在少数。医院专家提醒,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在这乍暖还寒的春天,坚持正确“春捂”很重要。

“春捂”主要是为了防春寒。传统中医认为,春天人体阳气上升,皮肤疏松。但这时气温并不稳定,如果遇春寒,将导致皮肤迅速密闭。忽开忽闭,体内调节功能一时很难转变,所以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肺部通气功能受到阻碍易使心肌缺氧而导致冠心病加重,还容易引起旧病复发。

当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春天不注意防寒易诱发冠心病。统计资料显示早春是一年中心肌梗死的发作高峰期之一。这是春寒刺激心肌,耗氧量缺血指数升高,而造成冠心病负荷加重的缘故。同时又因为冷空气使外表皮肤血管收缩,引起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还会引起脑血管痉挛而发生脑卒中。

“倒春寒时,受寒冷的刺激,温度骤变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突然收缩,这时血液循环包括血管的弹性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血管堵塞,如果情绪再不稳定,很容易由于血压过高而将原本脆弱的血管冲破,导致脑血栓、脑出血等严重疾病,俗称中风。”医院心内科张雅君教授说,“尤其是老年人,适应能力差,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人,因为血管硬化更为严重,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极易造成脑血管不断舒张、收缩,更容易引发脑溢血、中风、心梗等并发症。”

心血管患者“春捂”要注意什么

1:“捂”对时间

雨水节气过后,虽然气温回升,但是偶尔冷空气会杀个回马枪,提醒着人们“倒春寒”的存在。一般到阳历5月初,白昼气温超过15摄氏度且较稳定时,这时穿得稍单薄些,就不至于感冒或染病了。

2:“捂”对温度

是否春捂,必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来说,春季气温日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便可适当减衣。这几年,天气异常的几率明显增多。春季气候就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春寒”和“倒春寒”;二是“暖春”。对于前者,当然要注意保暖,恪守“春捂”之道;对于后者,当天气连续几天都是艳阳高照(日最高气温常常在20℃以上),这时就不能“捂”了。

当然,春日的两种极端天气有可能交错出现,这时穿衣和脱衣就该勤一点。气温15℃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2:“捂”要有度

春季脱棉衣也非常有讲究,应该循序渐进的脱。专家建议穿衣可以采用分层策略,在外衣里面加一件易脱的夹衣,既保暖又方便。另外还要注意早晚一定要多穿一些,中午气温比较高时可以适当减衣。因为前胸和后背是冠心病患者春捂的重点部位。所以马甲很适合老人在春季穿着,既可避免腹背着凉又穿脱方便,对身体活动影响较小。

不过,冠心病患者春捂不能太过,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时分,不要因穿得太多而出汗。如果气温已经很高了,还穿着厚棉衣、羽绒服就很可能悟出病来,最典型的表现即是“上火”。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lyf/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