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为冠状动脉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供血给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此时粥样硬化斑块从血管壁突入血管腔,使血管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表现为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其中最为凶险的表现是心肌梗死和猝死。
预防冠心病需要从生活细节开始。
一是注意保暖。春夏到来,天气转暖,致病的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猩红热、肺炎等传染病最容易发生。“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切勿过早减少衣被,注意背部及双脚保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发生。风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一旦有气管炎等细菌感染要及时吃药控制。
二是注意通风。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密闭的场所和房间的要经常通风,即使气温比较低,也要保持每天开窗2次,每次10分钟以上,利于空气流通,增加空气流动,减少细菌、病毒形成气溶胶在空气中的密度,避免罹患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的疾病而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三是起居有规律。在春夏到来之际,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中枢神经系统却产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应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活动。
四是适量运动。适应春夏阳气升发的特点,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等,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但要注意适度,尤其老人家早晨锻炼要以心脏能承受为度,不要做强度大的运动,避免供氧不足,加重心脏负担。
五是怡情养性。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要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充满生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
六是饮食调养。首先荤素菜合理搭配,新鲜蔬菜为主,少吃多餐,五味调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调养会是大有裨益的。荤素菜合理搭配,以新鲜蔬菜为主,做到荦素搭配。适当吃点高胆固醇的食物是可以的。如果合理搭配,增加排泄量,使合成量减少,是能够降低血脂胆固醇浓度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要注意,荤菜宜少吃,要严格遵守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要求,将每天的动物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20%以内。其次,要少吃多餐,控制好进食量,根据体重的不同,控制进食量。超体重者一定要减低热量。据推算,50克富强面粉或大米可产生热量千卡,如果每天食用0.4千克,则可产生热量千卡,再加上适量的肉食、豆类制豆、蔬菜等副食,差不多够一天的热量。需要强调的是,晚餐过饱或进食过迟,特别是在进食高脂肪食物后,会助长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因此,要控制晚餐的进食量,掌握好用餐的时间。再次是谨和五味,趋利避害。
许多人喜食多盐食物,烹饪时有意无意会多放盐,为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埋下了隐患。欲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注意饮食上的清淡,杜绝嗜咸的不良习惯。同时不宜过甜,偏嗜甜食,糖分摄取过多,过剩部分就会转化为脂肪,造成营养过剩,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等。适量的酸味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沉积,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裨益。苦味能开胃,对于缺少食欲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有益,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宣畅气机,疏通血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酒属辛味食物,少量饮用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的死亡率。但切忌长期大量饮酒。从五味来归纳,烟属于辛味,但它不属于“适度”范围,要戒绝。烟中的尼古丁会使血压升高。据统计,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患高血压的,比不吸烟的多3倍。吸烟时周围血管急剧收缩,会导致血液不能畅通,加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心肌缺氧,从而使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
(无锡养生协会特聘专家、上海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lyf/1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