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11/3成人患心血管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约1/3成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所有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首位,面临严峻挑战。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经常相伴相行,糖尿病人冠心病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2~4倍,提前5—10年。60%~70%的心脏病患者都有糖尿病;80%的糖友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21/4心梗、1/10脑梗是70后“脑梗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别说40多岁,就是30多岁的脑梗也屡见不鲜。”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高传玉说。实际上,心梗、脑梗,已经跨过中年防线,直扑社会中坚阶层——70后人群。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徐予明教授说,中风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40岁以下的能占到10%~15%。相对于脑部健康,70后应该更加关爱心脏。高传玉说,70后患者约占所有心梗患者的1/4。%冠心病死因胆固醇造成研究数据显示,冠心病死亡因素77%是由于胆固醇升高引起。胆固醇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它通过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对身体造成隐匿性、进行性、全身性和器质性的损害。4心梗脑梗别怕、可防可控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其中控制胆固醇是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举措。谈到心梗、脑梗,不应该只停留在害怕,而应该是积极行动进行预防。56点要做到胡大一、王拥军、郭立新等专家特别提出“防心梗脑梗六项建议”:1、切记:70%以上的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可不完全是吃出来的!2、定期进行血脂检查,知晓自己的坏胆固醇(LDL)数值!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测量1次血脂。3、不同人群LDL控制目标值不一样。人群特征指标极高危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合并糖尿病LDL2.07mmol/L高危冠心病、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短暂性脑缺血、肾病(2-5期),或高血压+3个其他危险因素2.59中危高血压+1个其他危险因素,或其他危险因素3(男45岁、女55岁,吸烟,HDL低,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3.37低危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34.、胆固醇异常,请遵医嘱,该治疗的要积极治疗。5、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疾病患者,请遵医嘱,坚持长期、充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预防心梗脑梗的复发。6、血脂异常的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为防范心梗和脑梗,积极干预和治疗胆固醇。6高危人群生活中如何预防?1、晨起睡前一杯温开水晚上睡前和清晨起床之后,先喝一杯温开水,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粘血压,促进排便,预防脑溢血和心肌梗死。中老年人由于血脂较高,更需要这样做。2、每天洗个温水澡洗温水澡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但是洗澡水温度不要太高,最好以39到40摄氏度为宜。洗澡时间最好在午饭或晚饭后1—2小时,洗澡时间最好在10分钟之内。3、日常别搬重物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不要进行对抗性剧烈运动,如足球、篮球等。更不要弯腰搬运重物,如20公斤以上的箱子、粮袋、水桶等;因为需要弯腰屏气,这个时候经常会诱发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突发心梗。4、每天定时排便便秘时上时间用力,极易诱发心梗脑梗。一定要养成定时排便的规律,大便干燥者可每天晨起一杯蜂蜜水;严重便秘者一定要及早就医,切勿大意。5、严格限盐、改变三高饮食习惯改变“高糖、高盐、高油”的饮食习惯,逐步养成低盐、少油、少糖的健康饮食习惯。成人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65岁以上老年人不超过5克。糖尿病患者不超过5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或肾病不超过2克。6、戒烟戒酒、不急不气抽烟喝酒会加速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大量饮酒还会诱发心梗。抑郁、焦虑、脾气暴躁、爱生气等不良情绪也是中风的诱发因素,要排解不良情绪、生气发脾气不超过3分钟。7纠正两个误区一、胆固醇高不能吃鸡蛋黄?可以吃半个到一个。健康人群每天摄入一枚鸡蛋不会增加冠心病及中风的发病风险,同时也对吃鸡蛋容易高胆固醇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另外,即便已经存在血脂偏高的情况,也不用完全禁止蛋黄;每天半个到一个最适宜,每个人的具体食用量需要咨询主治医师。二、常吃素就可以降血脂? 可以改善甘油三酯,对胆固醇作用不大。甘油三酯偏高和饮食关系最为密切,通过饮食调整可以改善。但胆固醇升高75%的原因是自身代谢方面的问题,此时需要饮食调整+加强运动+服用药物综合手段才能解决,只靠单一的常吃素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hl/1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