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心脏大约要跳25亿至30亿次,平均每天就要跳动约10万次。心跳的正常与否、速度快慢,与我们的寿命长短相关。
心血管损伤带来的一系列疾病,会给心脏带来各种各样的负担,加速消耗一生的“心跳额度”,甚至直接引发心肌梗死。
今天是第22个“世界心脏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令人闻风丧胆的心肌梗塞。
心梗是如何发生的?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健康的冠脉内皮光滑,血流通畅。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时,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造成血流减少、减慢甚至中断,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疾病,称为冠心病。
造成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冠脉粥样硬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肥腻、高胆固醇食物的大量摄入、缺乏运动、抽烟、饮酒等),以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导致体内脂质代谢紊乱。
血液中的脂质就像“垃圾”一样堆积在血管内膜上,逐渐形成斑块,导致冠脉狭窄,血流受阻,引起心肌短暂性缺血、缺氧,以时间较为短暂的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
而斑块像饺子一样“皮薄馅大”,很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就形成血栓,把冠脉管腔堵住,血流完全中断,引起心肌严重缺血、缺氧,导致所供血的区域心肌细胞坏死,称为心肌梗死。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截止到年,心梗患者将达到万,部分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
心梗发病有个季节曲线
心梗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包括生活地区的饮食习惯、工作环境及气候等,其中,全年冷热交替的急剧变化是影响心梗发生的关键。了解一年四季心梗发病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预防心梗。
(全年心梗高发曲线图)
01
冬季:1月是发病高峰,过后缓慢下降
心梗发病率在冬季会突然上升,北方高寒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寒冷空气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增加心肌细胞耗氧,使心脏供血需求较适宜温度时明显升高。
如果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存在狭窄或痉挛,冠脉血流在此时会显著减少,不足以代偿心脏的高代谢需要,就会出现心绞痛症状。严重者会诱发血管斑块破裂,引起血栓,从而使血流完全中断,继而发生急性心梗。
02
春季:3月发病明显降低,偶尔出现波动
1月过后,心梗发病率会缓慢下降;3月时,发病率已明显低于秋冬季节,但此时也不可疏忽防范。
春季频繁的大幅度温差改变也是诱发冠脉血流骤变的因素。早晨慢跑或是散步是非常好的健康习惯,但春季早晨的温度仍然偏低,再加上体力活动,可诱发心梗。
春季人的情绪波动也较大,情绪激动、爱生气都会诱发心绞痛及心梗。
03
夏季:6~8月,全年发病最低谷
随气温回暖,心梗发病率进一步降低,至夏季迎来全年最低谷。不过,临床资料显示,近10年来,夏季心梗的发病人数较过去有所增加。
成年人熬夜加班、烟酒应酬情况增加,造成饮食习惯不规律,睡眠时间缩短,久而久之则容易引起心血管损伤,最终诱发心梗。
另外,夏季过高的温度会使汗液大量蒸发,如不能及时补充水分,身体含有的有效循环血量会减少,呈现相对缺血状态。而心肌细胞对缺血的耐受较差,此时就会诱发心梗。
04
秋季:9月发病率逐渐攀升,12月到达高峰
9月份以后,天气转凉,进入深秋。此时人群心梗的发病率虽然没有冬季高,但随着温度降低,心脏负荷增加,诱发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也会呈现出升高趋势。
心梗发病率攀升在12月再次达到高峰。
多数患者会感觉胸闷、胸痛、气短等,有些表现为后背疼、上腹痛及牙疼,且往往在爬楼梯、快走、搬运重物等体力活动时加剧,持续的时间一般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冠心病。如果上述部位的疼痛表现为剧烈痛感,且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医院就诊,以防心梗发作。
预防心梗,需要长期“作战”
目前,心肌梗死越来越年轻化。由于体力活动少,暴饮暴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压力大等因素,年轻人中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正逐年上升。
此外,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并不止步于发病,即使抢救手术成功,也并不意味着从此就高枕无忧了。患者在12个月内仍需高度警惕,尤其是要注意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高龄等众多临床高危因素,可能使患者随时再发心梗。因此,坚持长期的健康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01
注意防寒保暖
入秋后天气渐凉,冠心病患者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外出时最好戴口罩,避免迎风疾走。
在室内不要将门窗开得过大,保证室温最好别低于18℃,以防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梗。
02
坚持运动
管住嘴,迈开腿,根据自身的情况适量运动,是预防心梗复发的重要举措。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控制体重。
03
科学健康饮食
心梗后的患者应当控制热量的摄入,远离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粗粮、鱼、蔬菜和水果,尽量做到膳食平衡。
另外,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比血糖正常者要高很多,因此,日常中也要注意控制血糖。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图)
04
服用纳豆激酶产品
纳豆是日本传统食品,纳豆激酶是纳豆芽孢杆菌分泌表达的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基础及临床研究文献显示,纳豆激酶在抗血小板、抗凝、降压及降脂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膳食补充剂或营养物质。
年,我国第一部由多位神经病学、心血管病学、营养学等多学科临床专家联合发表的《纳豆激酶在血管病危险人群应用的专家建议》,表明了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康复中的巨大价值。
(《纳豆激酶在血管病危险人群应用的专家建议》)
小结
针对不同季节的风险因素,建议冠心病高危人群及心梗后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秋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室内外过大温差的刺激;春夏季调整情绪、稳住心态,保持良好心情,提高睡眠质量等。
每年9月29日,是由世界心脏病联盟确定的“世界心脏日”,呼吁大家用心爱“心”,重视心脏健康。当然,不只是在这一天才需要重视,我们要长期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保持心血管健康,才能练就一颗健康中国心。
猜你想看
越吃越伤“心”!食用超加工食品会导致患严重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阿尔茨海默病日丨除了领钙入骨,它还能帮助我们远离“记忆的橡皮擦”?“暴脾气”们要注意了!易怒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大脑一片空白?关于脑健康知识,你了解多少?晒被子“晒”出腰椎骨折?这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这个教师高发的职业病,即使不痛不痒也要引起重视!“夫唱妇随”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在家庭中也具有“传染性”损害血管健康的“反式脂肪酸”,你还在吃吗?发生率高达80%的“患者杀手”恶液质:风险不仅仅是肌肉损失图文来源:网络
责编:小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dyy/1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