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被人们称为“世界杀手”,为什么呢?因为它发病凶猛,冠心病发病时会有晕眩、气促、恶心等现象,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它成为了随时可以夺走人们生命的“幽灵”!冠心病往往是人到中老年时的一个“魔咒”,有数据表明,约有70-80%的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的时间在上午6~12点,约20-30%的病人在晚上18~24点发作。这两个高峰期被我们称为冠心病发作的“魔鬼时间”。
那么冠心病都有啥症状呢?面对这可怕的疾病可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典型症状冠心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病人症状)。当一个具有冠心病发病基础(年龄较大,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具有下列特征的胸痛时,要高度怀疑冠心病。
(1)疼痛部位:胸骨后;
(2)放射:向下颌、左上肢、左肩;
(3)性质:压榨性,烧灼样;
(4)持续时间:1-5分,不超过15分;
(5)诱因:劳累、寒冷或饱餐;
(6)缓解方式:休息、舌下含化硝酸酯类(1-3分)
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
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危急症候,通常多有心绞痛发作频繁和加重作为基础,也有无心绞痛史而突发心肌梗塞的病例(此种情况最危险,常因没有防备而造成猝死)。心肌梗塞的表现为:
(1)突发时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左臂或他处放射,且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多汗、脉搏细微;
(3)皮肤湿冷、灰白、重病病容;
(4)大约十分之一的病人的唯一表现是晕厥或休克。
哪些误区会让你忽略冠心病?1一般而言,有些人心肌缺血时并不闷痛,而是出现阵发性气喘、呼吸困难、咳嗽气短;或者突然出现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
2有些人在劳累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虽然胸口不闷也不痛,但是会有一种奇怪的不适感觉,每个人的不适感觉表述各不相同,一般经过休息能够完全或者部分缓解
3还有些人心绞痛时胸口没有不适,却反复发生不明原因的牙痛或下颌骨疼痛
4一部分冠心病病人胸口不痛,但会出现阵发性左侧肩背部疼痛,有些还会放射到左臂左手掌内侧的手指,容易被当成关节炎发作
5另外,还有一些病人心绞痛发作时表现为各种程度不同的上腹部不适,很容易跟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病变相混淆
6还有一部分病人心肌缺血时,没有什么具体部位不舒服,而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头晕、晕厥以及全身无力
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预防呢?(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
(3)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
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喝浓茶、咖啡。
(4)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
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5)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6)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知名专家介绍
心内科知名专家---张鹏飞教授张鹏飞教授,医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浅表器官与血管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组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各类心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心肌病和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治,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光学干涉断层显像检查、血管内超声检查、支架置入术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以及心导管术。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中华系列杂志及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4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近20篇;全国及国际会议论文10余篇,先后受邀赴美国、韩国进行国际学术报告。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dwh/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