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朋友圈刷屏,话题冲上热搜,进入大家视线的不仅有二舅的故事,还有一个词:精神内耗。
视频截图其实说到底精神内耗就是一种人们在自我评判、自我否定、自我苛责中来回纠缠的负面情绪,时间长了会导致焦虑、焦躁、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这又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诱因。1心理问题对心血管的影响过去我们陆续聊了很多心理和心脏疾病的话题,就是为了帮大家意识到心理问题的危害。事实上,已经有不少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抑郁与心脏病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就发文声明,将抑郁列为和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地位同等的心脏病危险因素;大多数研究显示,抑郁和全因死亡、心脏死亡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据研究,大约20%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梗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达到重度抑郁的临床标准,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更多。紧张焦虑易诱发心律失常研究发现,一些负面情绪可促使早搏等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生,持续的紧张可使早搏的发生率增加2倍以上。在一组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76例(36.69%),其中室早44例,室上早16例,室上速10例,房颤6例。该组的原发病为冠心病伴有高血压,经心理量表检测发现,有显著负性情绪者例(51.6%),主要为过分紧张焦虑(46.55%)、过分压抑(30.17%)以及显著的猜疑(23.28%)。另外,焦虑和抑郁还会增加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
2负面心理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对于这一点,医生可能深有体会:有抑郁或焦虑情绪的患者,对于心绞痛的症状描述越严重,支架植入术后也更容易表现出胸痛未明显缓解。而且越是焦虑、抑郁,病情越可能会向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方向加速发展:术后血管再狭窄、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短阵室速室颤、心脏性猝死等恶性结局在情绪悲观、紧张的患者中发生率显著增加。而那些“心大”的患者,他们迈过了一次考验之后往往更加懂得珍惜生活、更加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支架的保驾护航下,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与健康人毫无二致。所以,调整好心理状态,可能比加大药物用量更重要。
3有心理问题如何治疗?那么,心理疾病应该怎么治疗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多社交,有爱好主要通过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找到一个情绪的宣泄口,从而促进自身的恢复。如鼓励患者更多的和家人、朋友在一起,避免独居;培养兴趣爱好,分散精力。按医嘱服药除了心理疏导外,也可以借助物理手段、药物治疗。许多人对这类药物有抵触情绪,但心理疾病也只是众多疾病中的一种而已,按嘱服药、坚持治疗也是可以痊愈的。运动每天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快走、游泳等,既可以改善心脏病本身,也可以促进紧张情绪的放松,可以说一举两得。
4测测你的焦虑抑郁程度心理问题伴随心血管疾病(双心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以冠心病和焦虑为例,有研究统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术前焦虑者占55.3%。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焦虑者占29.8%,抑郁者占43.6%。因此,哈大夫为您奉上两份自我测定评判表:焦虑症测量量表抑郁症测量表你也来测测自己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dwh/1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