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冠心病 >> 冠心病的危害 >> 正文 >> 正文

房颤那些事避免房颤找上门,这些因素要远离

来源:急性冠心病 时间:2023-4-21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4_comments.html

本专栏由山东中医院心内科暨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山东分中心专家团队倾力打造,旨在普及房颤知识,规范房颤治疗,服务广大房颤患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秦聪聪指导专家王营

临床中,很多患者在确诊房颤时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得房颤?虽然一些房颤的发生可以没有症状,但疾病的发生往往都是“蓄谋已久”,认识房颤的危险因素,才能防患未然。

问:我身体还不错,为什么会得房颤?

答: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房颤患者有一些共同特点,我们称之为“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房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控制不佳,患者房颤发生的风险将显著增加,正常高值血压也不例外。

有人把糖尿病比作一种慢性毒药,悄悄侵蚀着人体的每一个脏器,而房颤也是它所产生的恶果之一。糖尿病可促进心房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血糖控制越差,房颤的发生率越高。

都说“一胖毁所有”,用在房颤发病上也是恰如其分的。据统计,房颤患者中肥胖人群占1/5,当BMI大于40时,房颤发病风险为正常人的2.4倍。

“小酌非怡情,大饮更伤身”,酒精摄入会增加房颤的发生几率,也可增加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与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风险。

另外,运动量和房颤也有关系。研究发现,房颤发病同运动量的关系呈U型曲线,即运动量过少或过多均会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以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或长时间的高强度耐力活动均可使房颤发生率增加5倍。

当然,房颤的危险因素远不止上述这些,还包括睡眠呼吸暂停、冠心病、心衰、肾功能不全等。

问:房颤遗传吗?父母有房颤,子女会遗传到吗?

答:房颤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研究发现,房颤的发生与家族史之间有相关关系,亲属关系越近,亲属的发病时间越早,房颤的风险就越高。也就是说,父母有房颤,子女是有可能得房颤的。

也有研究说,房颤的发生和基因有关。这属于不可控因素,如果家族中多人患有房颤,不妨规律体检,做好筛查。

问:做什么检查才能够早期发现房颤?

答:如果你身上恰好有上述的几点,那么要注意房颤的筛查。

我们前面说过,房颤发病早期起病隐匿,不一定会有症状,而对于阵发性房颤,常规的体检或心电图检查很难一次性发现。然而,房颤是一“温柔杀手”,它的危害又不取决于症状是否存在,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还是很重要的。

当前,各种筛查手段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房颤筛查的便捷性和检出率,通常房颤的初步筛查方式有:血压测量(选取带有心率监测功能的血压计);门诊脉搏触诊,对脉搏不规律的患者随后要进行心电图检查;手持式心电监测设备和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应用等。对于初筛高度怀疑房颤的患者可行动态心电图(对并发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应行至少72小时连续的动态心电图检测)或长程心电监测进行复核。

房颤专家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刘旭教授,现任医院房颤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银蛇奖获得者,徐汇区十六届人大代表,是国内较早开展射频消融临床应用的医师之一,为房颤诊疗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尤其擅长房颤和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对老年人及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亦有较深的造诣,目前已完成5万例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其中房颤导管消融超过3万例。

房颤咨询及专家预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dwh/13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