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季是人体内脏器官生理功能
相对活跃的时期
所以此时进行体检
不仅是对冬季身体状况的最好结算
也是对新一年制定身体健康规划的最好准备
”提到心脑血管疾病,很多人以为心脑血管病是老年病,只有老年人才会患这类疾病,这是错误概念。
虽然心梗和脑梗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20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20-50岁之间发生心梗或脑梗的病例较前明显增多。一些年轻人英年早逝,多数与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有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因抽烟、熬夜、久坐、饮食不当等不良生活习惯患上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生命健康。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病应该从青少年抓起,青年人更应该注重心血管健康。
“未病先查”,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可以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因此将心脑血管疾病检测列入到体检计划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3.3亿人患心血管疾病
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病
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高血压2.45亿。
心梗、脑梗本质都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
心梗
心梗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的诱因
1.过劳: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脑梗
是指供应某一块脑组织的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的缺血,脑细胞因为没有养料的供应,发生了死亡,或者是功能的障碍。脑梗是最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发生脑梗的人,常表现为突然讲不出话,或者一侧的脸麻木,嘴巴歪掉,或者是偏瘫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血脂异常达到40.4%,均呈现上升趋势。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
心梗脑梗预警早筛基因检测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头等大事,最重要是早诊早筛。通过基因检测,精准评估自己发生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检测、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
检测目的
为高风险人群提供早期预警,提前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对具有家族史背景的患者和家庭进行筛查、评估和预防型治疗
适用人群
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有猝死(心源性猝死、不明原因猝死)发
常常心悸、发慌、胸闷、或有不明原因昏厥或类似症状的
长期工作压力大、情绪激动的人
吸烟、嗜酒的人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慢性病人群
久坐不动,缺乏活动的人群
容易疲乏、嗜睡、头晕、牙疼、肩膀疼等
对个人和家族身体健康较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cr/1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