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猝死报道屡见不鲜
在为逝去生命叹息的同时
我们不禁思考有些猝死事件是否本可避免?
其实大多情况下
身体在疾病来临前早早发出了警报
但问题在于当身体的求救信号响起
很多人选择视而不见、埋头工作
或者觉得无关紧要、麻痹大意
一次次猝死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
当发现病症切莫拖延,早治疗早恢复
指导专家
广医二院心血管内科林晓圳副主任医师
一拖就是大半年心衰加重随时危及生命
半年前,57岁的罗先生(化名)因总是心慌、胸闷、气短,来到广州医院(简称:广医二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当时检查报告就已经发出了危险信号: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增大(左心房46mm、左心室55mm),且心脏射血分数(EF)偏低(仅为31%),提示有严重心衰。
临床上将心脏大小作为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参考,正常心脏大小左心房不超过35mm,左心室不超过50mm。而心脏射血分数(EF)是评估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生理状况下,健康成年人的射血分数为50%以上。分数的高低与心肌的收缩力密切相关,收缩力越强,分数越高。如果射血分数低于50%,提示心脏射血不足,当数值低于35%,提示心功能明显下降,更有可能随时出现室颤、心脏骤停,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当时医生告知罗先生,心功能已经明显下降,建议入院进一步治疗。但罗先生觉得自己症状不是非常明显,住院太麻烦,想着再拖一拖,便放弃了住院治疗。
事隔半年,罗先生心衰逐渐加重,出现了急性左心衰,呼送广医二院急诊科,因病情危重,转至ICU抢救治疗,再次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罗先生的左心进一步增大(左心房47mm、左心室59mm),心脏射血分数进一步下降(EF仅为27%),心电图示快速性房颤。幸而经过ICU团队积极抢救后,罗先生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回来了。
广医二院心血管内科林晓圳副主任医师介绍,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而心室率明显加快,可以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而心衰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房颤和心衰时常合并出现,房颤可导致心衰,心衰也可令房颤持续不终止,形成恶性循环,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AI指导下高效射频消融,拯救衰危心脏
这一次罗先生差点丧命,幸亏抢救及时暂时稳定了病情,医生团队对罗先生的病情进行了综合分析,既往曾行冠脉CTA检查已排除冠心病,考虑引起罗先生急性心衰的主要原因为房颤引起的心肌病,为彻底解决罗先生的患病根源,经过缜密讨论,决定为其施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遂行射频消融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房颤射频消融三维图(消融点连成线隔离双肺静脉及心房后壁)
房颤射频消融术
房颤射频消融术,是送消融电极导管至左心房,对导致房颤发作的病灶发放射频能量,首先将双肺静脉进行电隔离,根据病情再行其他线性消融,最终终止房颤发作,恢复正常心跳。与控制心率的药物治疗相比,对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恢复窦律,可显著减少房颤复发,提升患者心功能,降低全因死亡及因心衰再次入院的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广医二院房颤高效消融发展成熟,阵发性房颤手术时间缩短至1小时左右,持续性房颤手术时间1.5小时左右,术后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2-3天即可出院,大大减轻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罗先生术后顺利出院,心慌、胸闷、气短的症状明显改善,一个半月后复诊,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明显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心房36mm、左心室41mm、EF55%)。
林晓圳副主任医师提醒广大心脏疾病患者:“在房颤的治疗中,早期射频导管消融比晚期消融可显著降低心律失常的复发,从而减少心血管相关住院率,尤其对心力衰竭患者。因此房颤消融越早,获益越大。发现疾病尤其是心脏疾病,不能马虎,早发现问题,还需早接受治疗,防微杜渐。不要等到病情发展到危及生命、难以挽回的地步,就追悔莫及了。”
房颤合并心衰,当心这对“难兄难弟”威胁生命
心脏“砰砰”乱跳得厉害,甚至呼吸困难,恐怕不是“心动的感觉”,而可能是房颤合并心衰,这对“难兄难弟”找上了门。
所谓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率达~次/分,心率往往快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次/分(正常范围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而心衰,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心衰时,心脏泵功能下降,血液无法正常运输,无法给全身器官正常供氧,就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等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生命。
为什么说房颤与心衰是一对“难兄难弟”呢?因为心衰和房颤均为慢性心脏疾病,经常合并存在且互为因果:约1/2的心衰患者合并有房颤发作,1/3的房颤患者病程中会出现心衰。
房颤时,心房激动不能以正常的节律传导给心室,心室充盈异常,舒张功能受损,最终引起房颤性心肌病,诱发心衰。
心衰时,心室功能异常,血液淤滞在左心房,导致左心房心肌被过度牵拉,心肌纤维化,心房内电传导紊乱,最终诱发房颤。
射频消融术,微创介入治疗益处多
射频消融术,是近来年发展迅猛的微创介入疗法,它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从而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房颤射频消融术具有以下几点明显优势:
①手术时间短,高效消融将阵发性房颤手术时间缩短至1小时左右,持续性房颤手术时间1.5小时左右,术后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2-3天即可出院。
②局麻、微创、无需缝合、损伤小、不留疤。
③成功率高,阵发房颤成功率达90%,持续性房颤成功率达80%,远高于药物治疗。
④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和药物副作用。
⑤降低患者卒中率、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广医二院心血管内科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脏疾病领域已积累了成熟经验,越来越多的心脏疾病患者正从中获益。由于早期房颤射频消融比晚期消融可显著降低心律失常的复发,效果更佳,专家提醒广大患者发现问题早日治疗。
专家介绍林晓圳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青年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
擅长领域: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开展房颤、房速、房扑、室上速、室早、室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以及心脏起搏器植入术1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左心耳封堵术、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心脏腔内三维超声术等新技术,致力于不断提高心律失常的治疗质量。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下午,星期四上午
来源心血管内科编辑
广医二院全媒体工作室
昌岗院区(本部):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号
番禺院区: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南路63号
西院区: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广纸路21号
医院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cr/1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