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内的微生物平衡,并引发人体内的胆固醇调配机制的变化,从而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益生菌还可以有效降血压等等,可以说,益生菌已经成为对抗冠心病的神奇武器。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CHD)是由心脏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大约多万美国人患有这种病,更糟的是,不管是对女性还是男性来说,它都是头号杀手。每年有50多万美国人丧生于冠心病引起的心脏病突发。
大部分这种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冠心病与生活方式相关。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过度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糖尿病和压力——都是可以控制的。一般来说,高血压、高胆固醇或吸烟会使患病几率增加几倍。因此,一个拥有这三种危险因素的人患上这种疾病的几率等于是一个没有任何危险因素的人的8倍。过度肥胖会提升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可能性,而且会增加心脏病突发的危险性。
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就不能控制了,如遗传、年龄和性别。遗传涉及几方面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种族划分。非洲裔美国人比欧洲裔美国人更容易患上严重的高血压,因此他们患上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更高。墨西哥裔美国人,美国印第安人、本土的夏威夷人和部分亚裔美国人患冠心病的危险也较高。部分原因在于这些种族人群中的过度肥胖症和糖尿病。其他家族特征也会使人们患上冠心病的几率翻倍。例如,在很多有严重的心脏病家族史的人身上都能找到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或高胆固醇。
年龄和性别也是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是随着时间而发生的,也就是说,这种危险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升高。4/5的死于冠心病的人都在65岁以上(包括65岁)。与男士比起来,老年妇女更容易在心脏病发作的几周内死去。即使这样,男性发生心脏病的几率还是比女性高,而且发作的时间会比较早。
益生菌与冠心病
使用益生菌是最近才被认可的一种控制胆固醇的方法。尽管人们早就知道,食用发酵的酸奶酪和一些常见的益生菌能够降低胆固醇。但直到最近十几年科学家们才开始进行研究。
在对胆固醇和益生菌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当大量的益生菌被使用时,即每剂含有多万个活的有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就会降低。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比率会增大。与低密度脂蛋白相比,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越多,这个比率越高。
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被当做阻塞物质,那么高密度脂蛋白就可以被想象成清理堆积物的物质。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低密度脂蛋白被比喻成垒高拼装玩具,通过连接器将多种胆固醇分子连在一起。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中聚集,一个接一个地堆积,渐渐地阻塞流通。而高密度脂蛋白就像不含连接器的垒高拼装玩具。同样的,由于高密度脂蛋白不能绑缚在其他物质上,它们就会产生一种"保龄球"效应,都能够击散低密度脂蛋白.不管它们在哪里形成。所以,如果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超出低密度脂蛋白的越多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就越少,道理非常简单,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在数字上,并非在物理上)组成了胆固醇总量。
有了这些好处,益生菌已经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和重视。像嗜酸性乳酸菌这类的益生菌,每剂含有10亿~亿个有机体,它们可以大大降低血清胆固醇。最近,其他一些细菌也被列入了观察范围,如罗伊氏乳杆菌。与其他一些种类的益生菌不同,人们只需使用较少的罗伊氏乳杆菌就能收到很好的降低胆固醇的效果。
如果想更好地降低胆固醇,益生菌就必须能够在被肠道吸收的过程中存活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当益生菌被食入体内后,它们会进入胃,但是如果它们不能抵抗胃酸,就会被胃酸消灭。事实上,大部分益生菌都会被这样杀死。然后,幸存下来的益生菌会进入肠道,在那里它们会遇到另外一种劲敌,那就是胆汁。胆汁有很多功能,其中一种就是杀菌。所以,如果益生菌不能抵抗胃酸或胆汁,它们就存活不到能够发挥有益作用的那一刻了。
不用怕,人类自身的功能恰好能够配合幸存的益生菌。除了从食物中获取胆固醇,身体还会产生自己的胆固醇(这就是为什么饮食调节并不能一直奏效的原因,而它一旦奏效,效果则会几近最佳)。身体产生了胆固醇,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其他东西,其中之一就是胆汁。胆汁是在肝脏中形成的,被储存在胆囊中,被分泌进入肠道,帮助消化。胆汁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乳化脂肪。完成任务后,胆汁被重新吸收进肠道.并找到它的途径回到胆囊中,等待下一次被使用。
记住,生产像胆固醇和胆汁这类的化合物是要消耗能量的。所以,身体喜欢尽可能多地进行再循环。这也是进化的结果。
在进入肠道的过程中,胆汁会遭遇两种命运:它可以继续自己的工作(帮助消化脂肪)。或者被一个叫做“早期分解”的过程分解。这是怎样发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补充益生菌能够调节肠胃微生态,从而加速对胆汁的早期分解。如果胆汁被分解,它就很有可能和其他废物一起被排泄出体外。虽然会有一些重复吸收,但是量很小。如果胆汁被排泄出体外,它显然不会再被重复吸收并循环而使进入胆囊中。而胆囊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胆汁。如果因为缺少循环而使进入胆囊的胆汁下降——这是益生菌在肠内活动的结果。那么,肝脏将会感觉到胆汁含量的下降,并自动作出反应,分泌出更多胆汁。
为了产生更多的胆汁,身体开始调动它的胆固醇储备。胆固醇将渐渐被从血液中调离,进入肝脏来产生胆汁。这种作用是显著的,也是可测量的。
以上是益生菌减少体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机制。如果找到一种能够抵抗胃酸和胆汁的益生菌就更好了。经证明,罗伊氏乳杆菌恰好是这种抗酸性和抗胆汁性较强的物质。它可以在进入肠胃中的旅程中幸存下来,在那里,它将开始吸走胆汁并分解它们,最终将胆汁排泄出身体。经观察,罗伊氏乳杆菌能够使总胆固醇降低38%。
有一个“一对一”法则,据说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人体患上冠心病的几率就会降低2%。记住,现在我们能降低38%的胆固醇,也就是说,使用罗伊氏乳杆菌益生菌可以把患上冠心病的风险降低至少76%,这才是重点。
科学家曼恩和斯珀里最早在非洲部落中发现了益生菌对胆固醇的功效。他们发现非洲马赛人大量饮用由乳杆菌发酵的乳制品,其体内血清胆固醇含量普遍较低。年,他们又发现经常饮用酸奶的美国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含量也较低。这引起了世界营养学界。医学界、微生物学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cr/1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