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冠心病 >> 冠心病冶疗 >> 正文 >> 正文

健康科普脑卒中

来源:急性冠心病 时间:2021-7-9

脑卒中

一、脑卒中与病因

“脑卒中”(cerebral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血管性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2、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90mmHg以下;3、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4、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5、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6、吸烟与酗酒;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三、脑卒中的常见预兆?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FAST”原则——快速识别判断“脑卒中”,为救治争取宝贵时间!1、F—Face观察面部两侧是否对称、微笑时口角有无歪斜(自行判断时照镜子);2、A—Arm双臂平举,观察双臂是否能举到平举在同一高度,观察是否出现无力、垂落的情况;3、S—Speech试着说一句完整话、背一段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观察能否按逻辑正确表达、有无口齿不清;4、T—TimeTelephone若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尽快拨打急救,医院就诊。四、日常生活中如何远离脑卒中?控制脑中风发病因素、中风是可以预防的,知道中风的严重性,早期预防和治疗中风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1、一级预防即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已经证明,禁烟、限制膳食中的盐含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中风。2、二级预防即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常用的5类降压药均可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这些干预措施与戒烟相结合,往往可以预防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3、三级预防即针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所谓早期治疗则指病人发病数小时后的急性期的治疗,所谓超早期治疗是指发病后数小时以内既实施的治疗,如对缺血性中风而言,发病后6小时以内即开始溶栓治疗,针对性治疗措施的介入愈早,治疗效果就愈好,病残程度就有可能愈低。科室介绍脑病二科是我院一级临床科室,中医特色突出,河医院医联体单位。我科有丰富的医护团队,中西医师5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执业医师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5名,护士2名。以传统的中医汤药为基础,结合针灸,理疗等中医适宜技术及现代康复为治疗手段,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擅长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中风及后遗症(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眩晕、面神经麻痹、癫痫、失眠、抑郁症、脊髓炎等疾病。采用针灸,穴位帖敷,艾灸,耳针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各种脑病疾病,发挥中医药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脑病二科开放床位40张,年收治病人近0余人次,年门诊量余人次。脑血管(中风)是我科重点研究方向,目前已经形成一套中风病不同时期的诊治方案。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了溶栓方案,获得了最好的疗效。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zl/10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