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前花絮:
周四下午5:50,君和堂中山馆三楼走廊里,依然坐着五六个病人。他们还在耐心等候君和堂心脑血管病专家张工彧教授的门诊。距离君和论医(南京第二期)冠心病专场开始只有1小时的时间了,君和堂中山馆三楼的学术大厅里,工作人员已经架起了直播设备,摆放好了观众席座位。此次讲座主讲嘉宾张工彧教授依然气定神闲地接诊着患者。(据张工彧教授的患者反映,张教授面对患者解释病情通俗易懂,又不失幽默,很多患者来的时候忧心忡忡,离开的时候又重新燃起了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常常是服用张教授的方子一周左右,就能感受到明显的效果。)
晚上七点,君和论医(南京第二期)冠心病专场如期举行,张工彧教授脱下白大褂,着便装和几位嘉宾以及主持人一起落座。讲座一开始,张教授明确指出:“冠心病是西医的病名,全名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所有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病种,人人都有可能得,其发病的普遍性甚至高于癌症。”冠心病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的可能性就增加。因此,他与在座的其他两位嘉宾一致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防护工作做得越早越好。
小编总结了张教授提出要警惕的几大身体征兆,如果身体发出这些信号,提示有冠心病的可能性,需要去专科明确诊断:
1.经常感到左后背上部区域疼痛。
2.胸部区域有压榨性疼痛感或有绞痛。
3.经常出现心悸或胸闷疼痛等。
4.疼痛发作持续时间,一般数秒至数分钟。有些心绞痛发作在夜间,发作时病人面色苍白无华,表情焦虑,或有大汗不止。
在张工彧教授简单介绍冠心病发病特征和病程发展过程之后,君和论医特约主持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所所长陈仁寿教授邀请在座的另外两位嘉宾发言。
来自君和堂的候俊中医师和姚璐中医师,两人同属金陵医派。他们在发言中提出了中医的病名“胸痹”和“真心痛”,这是中医病名中最接近西医病名“冠心病”的范畴。也就是说,我们古代中医对冠心病早有认识,只是限于当时缺乏影像技术,完整的解剖学知识体系尚未建立,因此没有能像现代西医那样精确到冠状动脉。姚璐医生提到,在《内经》中对于这种病其实早有描述:“朝发夕死,夕发旦死”,可见此病十分凶险。
既然人人都有可能得冠心病,预后又如此凶险,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别急,且听小编来总结,本场讲座的三位嘉宾一起为大家心血管方面的养生护理来支招啦:
一味中药:三七
张工彧教授在讲座中首选提到的就是这味中药——三七。三七具有活血化瘀和止血的双重功效。张教授认为,它既可以替代人参,起到强壮保健作用,又可以替代阿司匹林。有些高血压病人长期服用三七粉,血压和血脂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一个经方: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来源于《金匮要略》,有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的功效。由栝蒌实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性气胸、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肺炎、慢性胆囊炎等属上述证机者。张工彧教授表示,经方虽然好用,但是临床还是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加减。因为中医胸痹的证型就可以分5大类,因此不可能一个方子打天下。所以提醒诸君切勿在家随意使用此方,如有症状还是请正规中医师把脉问诊开具适合您的方剂。
注意情绪,五音养心
中医讲究阴阳和五行,中国古代的乐器有五个音——角、徵、宫、商、羽,分别对应中医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因此,姚璐医生提醒大家要注意养护自己的情绪,注意养心。她推荐了几首特色适合养心的曲目:“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酒狂”等。
整整2个小时的讲座,在座听众无一提前离开,大家都认真记录着专家提供的建议,他们中有君和堂的青年医生,有求医的患者。
期待第三场君和论医南京专场,主题是啥?您说了算!欢迎在文末给我们留言。当然,您的转发与点在看,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
医生介绍
张工彧
教授
金陵医派传承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
教授,金陵医派泰斗张简斋第三代传人,宫廷御医马培之第五代传人。生于百年中医世家,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行医近40年,专攻心脑血管和脾胃系统疾病,尤擅长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以及胃炎(肠化)等疾病,亦治肺纤维化、顽固失眠、头痛、内分泌失调、肿瘤及妇科等疑难杂病。
坐诊地点:君和堂南京中山馆
坐诊时间:周四下午(隔周)
-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hl/1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