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冠心病的八旬老人间断出现心衰症状
“鄞医”心内科采用左束支起搏植入术
帮助老人重获“心”生
“以前我稍微走几步路就会感到胸闷,平时只能呆在家里。现在好了,我终于可以出去走走了。”8月24日?经医院(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春明实施左束支起搏植入术后,心脏功能终于恢复正常的八旬老人林明(化名),出院时高兴地说。
家住象山的林老伯,今年80岁,患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已经很多年了。一年前,林老伯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经常胸闷气促,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心脏增大、二尖瓣、三尖瓣反流以及肺动脉高压。近一年以来,尽管林老伯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但依旧间断出现心衰症状,每次都要持续2小时,休息后才稍有缓解。
8月10日,因为近一个多月中自己感到胸闷气促的症状加重,还频频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症状,林老伯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接诊的心内科主任王春明立即安排林老伯做了心电图、超声等心脏各项常规检查。结果发现,老人患有房颤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于是王春明建议老人植入心脏起搏器,以纠正传导组织。
考虑到林老伯患有心力衰竭等心功能不全疾病,为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心功能恶化情况。王春明组织手术团队经反复讨论治疗方案并与老人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对老人应用目前起搏器安装技术中最新颖的技术,即生理性起搏新技术,实施左束支起搏。
8月17日,王春明带领的手术团队顺利为林老伯施行了左束支起搏植入术,手术历时2小时。术后,林老伯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起搏器不适反应,头晕症状明显改善。
据王春明介绍,左束支起搏是一项生理性起搏新技术,效果好、损伤小,可以更有效预防和纠正心功能不全、减少房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因而此技术是近年来在起搏领域的一大突破,它相对于传统起搏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起搏左束支区域,激动自束支下传,保持左室收缩同步,最大程度上减少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达到了生理性起搏的目的。
据了解,采用生理性起搏新技术预防和纠正心功能不全、减少房颤等心律失常,这在我市还是件新鲜事,医院此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该院心内科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王春明心内科主任医师
专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疑难心血管疾病。擅长冠脉内支架植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及射频消融术等各种介入治疗。在宁波市率先开展间隔部起搏及希氏束起搏。医疗成果: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工作30余年,主持宁波市鄞州区课题3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坐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通讯员:曹勇
无线网络已覆盖鄞医
门诊就诊区域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dyy/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