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冠心病 >> 冠心病的医院 >> 正文 >> 正文

SCC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专

来源:急性冠心病 时间:2021-8-12
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存在颈动脉狭窄,大约有6%-20.5%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它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现有的冠状动脉或颈动脉血管重建指南均无确切处理冠状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狭窄共患的问题,于是,建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的专家共识是心血管临床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有助于推动临床研究,指导临床实践。

大家对专家共识的内容可能难以理解,那么今日我们跟随王焱教授的解读,听听他对该共识的独到见解,对大家了解专家共识有很大的帮助!

筛查很重要

首先,该共识提出,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筛查是很重要的,因为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如果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则围术期卒中风险明显增加,另外,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如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则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明显增加。所以,对冠心病患者,如果合并有颈动脉杂音、既往脑卒中史、外周动脉狭窄、有两个以上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尤其是大于60岁的,应该行颈动脉狭窄的超声筛查。已确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应问诊有无冠心病病史,并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冠脉造影检查。

制定治疗策略有要点

其次,治疗策略上,本共识认为,对于病情平稳且药物治疗下无症状发作或偶有轻度发作的患者,如果狭窄程度不重,可观察并强化药物治疗,3-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狭窄严重则择期行血管重建治疗;对于病情不平稳,药物治疗下症状反复发作甚至加重的患者,若是以冠心病症状为主,则先行冠脉血运重建,若是以颈动脉狭窄症状为主,则先行颈动脉血管重建,若二者均不稳定则同期血管重建。在血管重建的次序和术式的选择上,该共识推荐,若有PCI和CAS指征且符合CEA指征者,可先行PCI,稳定后择期CAS,间隔3天以上;如PCI后有并发症,待稳定或治愈后可考虑CAS;如病情需要,病变简单,同期介入并非禁忌。若有PCI指征而颈动脉只符合CES指征,应先行PCI再择期行CEA,不推荐同期介入。若符合CABG指征,有CAS指征,也符合CEA指征,应优先选择提前或同期CAS+CABG,也可选择同期CEA+CABG,提前CEA+CABG只适合冠状动脉病变稳定者。

双抗策略经验分享

第三,对抗凝抗血小板策略上,该共识认为,行PCI+CAS的患者,PCI的抗栓治疗强于CAS,因此可参照单纯PCI抗栓治疗;行PCI+CEA的患者,由于阿司匹林显著降低CEA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时卒中、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CEA围术期双抗治疗能减少死亡和脑栓塞的风险,不显著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PCI后择期CEA患者维持双抗是合理的,CEA术后可根据情况适当加用鱼精蛋白;行CAS+CABG的患者,因两者不存在间隔,所以推荐CAS术前应用双抗治疗≥2天,CABG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3天,尽早恢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个月,阿司匹林终身服用,或CAS术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2天,CABG术前停用氯吡格雷(择期≥5天停用,紧急1天停用),术后应用同上;行CEA+CABG的患者,推挤围术期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一般情况不停药。

围术期中这些事项应注意

最后,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围术期要兼顾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的病情,应注意血压、心率、抗凝抗栓治疗的衔接,术前减压目标/90mmHg,术后维持低于术前,最佳维持-/60-80mmHg,心率术前维持不低于50次/分,不超过80次/分,术后应连续心电监测,另外需严密监测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综上所述,该专家共识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策略及建议,相信听了王焱教授的解读后,我们对该共识有了更简洁、更深刻的了解。该共识值得所有心脏团队的医生思考及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实践。

P.S.号外!号外!本次大会新增直播间论坛,并进行网络直播,提供给未能到达大会现场的学者在线观看!

直播间入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dyy/11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