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Q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那下面让我们具体来了解此病,并合理进行预防。
病因
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也就是说是由多种因素所致,那这些危险因素都有:
①年龄、性别。
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在更年期前的发病率较男性低。
②血脂异常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被认为是危险因素。
③血压
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有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
④吸烟
吸烟者的发病率较不吸烟者的发病增高2-6倍。并且被动吸烟也同样是危险因素。
⑤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出2倍。
⑥还有一些次要的因素,比如肥胖、从事体力活动较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压力的、有压迫感者、常进食高热量高糖高盐食物者、家族中有较年轻患本病者、性情急躁、好胜心强者。
综上所诉,只有改掉一些不良习惯,才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冠心病分类
WHO根据病变部位、范围、血管堵塞程度和范围不同,将该病分为五种临床类型。
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没有自觉地症状,但是有心肌缺血地客观证据。
②心绞痛: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是一时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特点是阵发性、压榨性的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
产生疼痛的原因: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心脏内的植物神经传入神经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下图为产生疼痛的部位。
③心肌梗塞:症状严重,这时候你的冠状动脉闭塞已经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本病在春冬季节发病较多,与气候寒冷、气温突然变化有关,清晨6点至午间12点发病最多。发病前数日会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的症状。
④缺血性心脏病: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⑤猝死: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突然死亡,多半是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以下为心绞痛特点
①部位:前文中已经提到,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大家可以结合上面给出的图片进行判断。
②范围:有手掌的大小,甚至贯穿于前胸,界限不清楚。
③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灼烧感,没有针刺或刀扎感,偶尔也会伴随濒临死的恐惧感。
④诱因:过多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均可引起。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即可缓解。
⑤持续时间:疼痛后逐渐加重,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不少于1分钟,不多于15分钟,可数天或者数周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内发作多次。
⑥放射: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下颌、上腹部。
以下为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①疼痛:性质与心绞痛相似,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部分患者疼痛不典型,被误以为是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是关节痛。少数患者没有疼痛,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②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淀率增快。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一周左右。
③胃肠道症状:有1/3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感
④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起病1-2周内,可伴有乏力、头晕、呕吐的症状。
⑤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血压出现下降,持续数周后上升,常不能恢复到以往的水平。如果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⑥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等症状,严重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出现右心衰竭。
治疗
①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
②药物: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1-2分钟见效,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第一次使用时,患者最好平卧,必要时吸氧。
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服,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小时。
中医中药,目前以活血化瘀和祛痰通络法最常用。此外,针灸和穴位按摩也有一定疗效。
③介入治疗:使用心血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液灌流的方法。目前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④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实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⑤运动锻炼疗法:谨慎安排进度适宜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侧支循环的形成。
下一期将教大家如何判读心电图,敬请期待。
长按指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dwh/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