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冠心病 >> 冠心病的危害 >> 正文 >> 正文

冠心病患者为何要长期吃ldquo阿司

来源:急性冠心病 时间:2021-9-4

临床上碰到不少冠心病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降脂药,或者服用不规范,最后导致冠心病反复发作的情况。今天,徐医生就跟大家聊一聊冠心病患者为什么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以及在服药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冠心病是如何发生的?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是非常平滑光整的,血液中的脂质成分乘坐脂蛋白这辆交通车在血管中畅游。但是,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增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的侵蚀,吸烟人群吸入的尼古丁也会侵犯血管内皮,肥胖患者体内血容量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也会增加血管内皮的损伤,而且肥胖患者也容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等等,这些危险因素就会导致血管内皮出现损伤,路面变得不光整,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就会乘虚而入,钻入内皮下,继而被氧化,被炎症细胞吞噬,变成泡沫细胞,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长越大,造成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

虽然都是斑块,但有所不同

有的斑块脂质池很大,表面的纤维帽很薄,这种斑块属于不稳定斑块,就像是薄皮厚馅的饺子,容易发生破裂,这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聚集到此处,想来“止血”,可是来得太多了,好心办了坏事,把路给堵了,就造成不稳定心绞痛或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脂质池很小、纤维帽很厚的斑块,属于稳定斑块,不容易发生破裂。

冠心病患者为什么要吃阿司匹林呢?

阿司匹林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药,最开始作为治疗头痛发热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后来发现了它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再梗的风险。目前广泛用于冠心病、脑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预防再发心脑血管事件。

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斑块破裂的时候,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小板在局部的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减少心梗的发作。

服用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建议服用肠溶片,空腹,这样药物会迅速经胃排空,到肠道崩解,可以减少胃刺激。早上或晚上服用均可,关键是每天相对固定同一时间服用即可。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要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果是牙龈、鼻腔等轻微出血,皮肤出现青紫淤斑,可以做血常规检查,看看血小板数量,如无异常,可以观察,不用停药。如出血或皮肤青紫比较严重,建议看医生,可以减小阿司匹林服用剂量,每天75mg也是有效剂量。此外,一定要特别注意大便颜色,如果是黑便,警惕消化道出血,可以没有任何腹部不适,医院查大便常规和潜血,以及血常规。

既往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激素、长期饮酒人群,同时服用其它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以及老年人,均属于消化道出血高风险人群,建议这些人群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等药物进行护胃治疗。

冠心病患者为什么要吃他汀类降脂药呢?

有些冠心病患者很疑惑,我血脂不高,医生为什么还让我吃降脂药?或者有些患者看到自己化验单上血脂正常了,觉得没问题了,就自己把降脂药停了。也有的患者说,他汀会引起糖尿病,我不能吃。

其实,血脂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和冠心病的关系非常密切,贯穿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越高,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可以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对于冠心病患者,如果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8mmol/L以下,可以显著降低再发冠心病风险,对于年内发生心绞痛或心梗,既往有心梗病史、脑梗病史、或者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冠心病合并有早发冠心病、多支血管多处病变、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3-4期、高血压等人群,属于超高危人群,未来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极高的,因此血脂控制就更为严格,要求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4mmol/L以下,可以明显减少冠心病再发风险。

他汀类降脂药可以有效降低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冠心病再发风险。此外,他汀降脂药还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是好胆固醇,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有抗炎、稳定斑块作用,减少斑块破裂的风险,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更有甚者,部分患者的斑块体积还可以缩小,起到逆转斑块的作用。

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期间,要注意定期复查血脂和肝功能。目的是为了了解血脂是否达标,是否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所以,冠心病患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dwh/113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