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记者王世端通讯员杨文燕夏敏
凡是有过家人生病住院经历的,都有“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切身感受——全家人白天护、晚上陪,还得有人一日三餐送,真可谓全家总动员。有没有一种方法,将患者的医疗、医院,让家属得到解放?
今年3月,医院推出“无陪护病房”——患者进入病房后,所有需要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完成,为因工作、外出等原因无法照顾病患的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让护士代替家属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就不仅仅是生活照顾这么简单,关键是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而且也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这要比家属和一般护工要好得多。
“无陪护病房”的护士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呢?来听听护士的护理心声……
今天,有一位老年患者从ICU转到“无陪护病房”。这位老奶奶不仅患有中风病、肺部感染、冠心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低钠血症、低氯血症、肠梗阻等,神志还处于模糊状态,烦躁不安,而且痰多不易咳出,四肢肌力不正常,双手皮肤紫黑,骶尾部皮肤潮红,散在红色皮疹。要护理这么危重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确实很是不易。
“护理这样的病人有问题吗?”护士长似乎看出我内心的波动,她用鼓励的眼神望着我:“别担心,我随时都在。只要你用心去护理,把老人当成咱自己的奶奶,从内心里接纳老人,再加上我们专业的护理技术,肯定会护理好她的。”听了护士长的一番话,我信心倍增:“护士长,您就放心吧,我能行!”
刚到普通病房的老奶奶很烦躁,情绪很不稳定,需要一直用约束带约束四肢。老奶奶白天、晚上睡不着觉,就躺在床上破口大骂,只要一接近她,她要么掐人要么吐人,很是折腾。当时的我心里委屈极了,真想退缩不干了,甚至怀疑这种患者我可能真的是护理不了。
护士长赶过来,了解情况后又一次用温和的语气鼓励我:“患者不可能都是轻症患者,也不可能都是好护理的患者,无论面对怎么难护理的患者,我们都要一视同仁,护理工作一定要充满细心、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而且工作是讲究方式和方法的,我们找出解决难题的关键突破口,就会迎刃而解。别怕,我们都和你一块来看护老奶奶!”
很快,护士长和老奶奶的家属沟通了解了她的喜好,又针对老奶奶的病情特点教会我专业护理方法。渐渐地,在老奶奶清醒的时候我和她聊天说话,在给老奶奶做治疗的时候我也主动和她聊天说话,尽量迁就老奶奶的喜好,顺着老奶奶的心意。
虽然刚开始老奶奶毫无反应,但我还是不厌其烦地说着做着……随着病情明显减轻,老奶奶的意识慢慢清楚、不太烦躁了,情绪稳定多了,睡觉渐渐规律一些,我们的沟通交流也多了起来,有时还会看到她慈祥的微笑。
老奶奶爱干净,于是每天早晨我早早地给奶奶洗脸、梳头、擦拭身体。紧接着,就开始喂饭这个大工程——老奶奶虽然留置胃管,但为了锻炼她的的吞咽功能,仍要慢慢从口进食。经常是这边喂到嘴里那边她就吐了出来,吐得病床上、衣服上到处都是,有时还会吐到我的工作服上、脸上,但我还是笑着鼓励她:“奶奶,这一口吃的不错啊!”“奶奶,今天吃饭没呛住啊,加油!”……每次弯腰喂食都要半个小时以上,等喂完饭,腰都是疼的,但看到老奶奶吃的饭一次比一次多,我的心里开心极了。
老奶奶的口服药片需要粉碎后喂进去,老奶奶要经常性地翻身、叩背,老奶奶需要吸痰、拍背、按摩、收拾大便……每一天我都在不停地忙碌着,可不管有多累,看到她接纳我,笑着和我说话,我会感到无比的欣慰,甚至充满干劲儿。
老奶奶快要康复了,家属来探望时说过几天接她走时,老奶奶像小孩子一般置气地说:“我不走,这里的护士对我很好,我不愿意离开,就是回家我也想带上她们。”
家属来接老奶奶出院时,舍不得离开的老奶奶开始闹脾气。我们就安慰、开导她:"医院这么多天了,孩子们都想你了,等回家后想我们了就发个视频聊天呗……”出院时,护士长细心地把老人的衣物收拾好,医生交待清楚注意事项,我们把奶奶送到车上,嘱咐家属安顿好老人后在方便的时候发个视频过来。车开动了,隔着车窗,老奶奶还对着我挥手呢!
当时的我顿生一种离别的伤感,还真舍不得奶奶回家呢!感觉这十几天所有的劳累都是值得的,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也许这就是职业的成就感!
这就是我院推出的“无陪护病房”服务。护士除了输液、打针、送药等执行医嘱的治疗内容外,还包括观察患者病情、生活料理、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等工作,从细微处着手,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在这之中,护士自身得到锻炼,增强了护理管理意识,更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让护士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无陪护病房”——因为我们专业,所以我们照顾得更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zl/1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