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阳气生发,人体在经过一个冬天的潜藏后,容易肝火旺盛、情绪不稳定。大动肝火,说的就是这个季节。
春季饮食养肝六部曲
肝脏是个“化工厂”,我们三餐吃下的食物都须经过它的“解毒”处理,将体内毒素排出体外。因此,对我们的“小心肝”要温柔对待,不要粗暴。
1饮食养肝增甘少酸。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之品,如红枣、蜂蜜等,忌酸涩。
酸性食物容易导致肝气更旺盛,影响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影响身体健康。
甘性食物能健脾胃,如:
1、银耳入肺、胃、肾经,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起到保肝的作用。它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长期食用可以滋阴润肤,对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有一定作用。
2、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3、大枣,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
同时,如果春季养生不当,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2饮食清谈此时,饮食宜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
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
3营养平衡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4养阳《黄帝内经》提出“春夏补阳”,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抵御邪气侵袭。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葱、蒜、韭菜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5多喝水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
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6多食蔬菜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
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及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养肝血,靠睡眠
“人卧则血归于肝”,按时就寝、睡眠充足是养肝血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优质的睡眠能养护肝脏,保证人体按时进入睡眠,肝脏才能得到充分休息,恢复元气。
生气伤肝,学会宣泄
肝郁化火。中医认为,肝喜“条达舒畅”,恼怒、烦闷伤肝会引发肝火。
比如说,上班族经常受老板的气,憋了一肚子的火,又强忍着不能发泄,时间长了就会肝火郁结,睡眠也会出现障碍。
中医说“百病生于气”,说的就是很多病都与情志不遂,造成气血经络不通有关。平时应多和开朗乐天的人交流,吸收正能量。偶尔饮用一杯玫瑰花茶,也可以起到疏肝的作用。
户外踏青,有助降火
运动是促进气血调和、疏肝降火的好方法。
踏青、郊游,观赏自然界的绿色植物,吐故纳新,强身健体,既可以和家人、朋友增进感情,又可以怡情养肝。
肝火的表现症状
肝火一般是由于长期郁闷引起的,常见表现是心烦易怒、抑郁爱叹息、口苦口干、胁肋部不舒服甚至疼痛。
伴有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耳鸣甚至突发耳聋、小便少且黄、大便干、舌红苔黄,部分人还会出现失眠多梦、噩梦连连。
解决方案:
可以选择菊花、决明子来泡茶喝,苦瓜、马齿苋等都是清肝火的,也可以常吃。
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取证课程精彩剪辑
更多精彩,详见文末"阅读原文"
传承食医智慧;
通晓饮食真谛。
课程精选食疗美容
《神农本草经》
素食食疗课
关于课程,欢迎(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zl/1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