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冠心病 >> 冠心病的预防 >> 正文 >> 正文

冠心病的早期征兆

来源:急性冠心病 时间:2021-8-4
儿童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http://m.39.net/pf/a_4793223.html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冠心病流行病学显示,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患者也日渐年轻化。

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的典型症状就是突然感到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或猝死。在我国发病率上呈上升趋势,并趋低龄化。

冠心病在发病前一般都会有一些征兆,很多患者就是因为不了解而失去了救治的黄金时间,因此,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冠心病的发病征兆,对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1、当患者进行体力劳动时,会出现心慌气短、易疲乏、呼吸不畅的感觉。2、当患者的身体处于劳累或是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时,可出现胸骨后、心前区闷痛或者紧缩样疼痛,这种疼痛感甚至能蔓延至左肩和左臂,并维持4分钟左右,待患者得到休息之后,不适感便随之消失。3、当患者遭受寒冷、惊吓等刺激或者饱腹之后,会感觉到心悸、胸痛。4、当患者身处人多的公共场所时,较正常人更易发生缺氧、心悸和胸闷等状况。5、患者睡觉时需要高枕头,因为低枕卧位会让其感觉憋气;另外,患者可在熟睡中惊醒,并产生胸闷、气短、心悸的感觉,转坐位后方可缓解。6、患者使劲时会产生胸闷气短等不适感。7、周边的噪音可轻易让患者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8、体育锻炼可使患者发生关节疼痛、头痛等。9心律不齐时有发生。

栗立医生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颇有心得,他讲到:冠心病在中医范畴中属于“胸痹”本病以虚居多。虚,表现为心阳虚出现胸中气塞而短气,脉见阳微或沉迟。实则气滞,由痰饮内阻,水邪不化所致,表现为胸痹而痛,脉阴弦,关上小紧。胸痹本虚标实,以虚致实,故在治疗上,应以补为主,以补为通,通补兼施,不能大补而壅塞,在通的情况下不伤害正气,来达到通络止痛的效果。

栗立医生治疗冠心病医案

李某,女,57岁,冠心病心绞痛5-6年,心前区疼痛每日2-3次,伴有胸闷气短,心中痞塞,疲乏,脉弦细,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找到栗立医生医治

初诊,栗立医生诊断为胸痹,心阳虚,胃不和遂致气机不畅,血脉淤阻,拟通阳宣痹,心胃同治,处方:瓜蒌、薤白、半夏、枳壳、橘皮、生姜、党参、黄芪、桂枝、香附等。

上方服用1月后,心前区痛偶发,胸闷气憋减轻,脉弦细,苔薄。继续坚持治疗2月后,之前的症状基本全无,心脏不再有憋闷、疼痛感。

杨某,男50岁。心前区疼痛8年多,近来有加重的趋势,每天疼痛5-6次,必须口含硝酸甘油才能得以缓解。有胸闷,怕冷,四肢欠温,疲乏无力,腿肿腰酸,胸痛彻背等症。心电图显示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脉沉迟,舌淡苔薄白,经人介绍找到栗立医生。

初诊,诊断为胸痹,心阳虚久累及于肾,治疗以温通心阳,佐以培补肝肾。处方:瓜蒌、薤白、半夏、桂枝、生姜、赤芍、当归、党参、菟丝子、补骨脂等,服用6付后,心痛感觉减轻,四肢感觉不那么怕冷,坚持治疗2月后,心绞痛基本消失,精神转佳,腿肿消失,胸闷气短也消失了。

栗立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家父和叔父学习中医理论及临床诊疗,海川全国民间特效医学技术会会员,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自己独特的内病外调、外病内治的治疗风格。

擅长:

1、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脑梗、心梗、脑溢血后遗症、心律不齐、房颤、心绞痛等原因引起的眩晕头痛。

2、胃肠病:消化不良、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结肠炎等。

3、皮肤病:银屑病、神经性皮炎、顽固性湿疹、痤疮、老年性瘙痒症、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

4、妇科病:乳腺增生、包块、痈疽、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

5、颈椎腰椎病颈椎,脊椎炎、老寒腿、腰肌劳损、各类关节酸麻胀痛。

坐诊时间:每星期一、三、六全天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lyf/10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