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在我们国家,大约有三亿三千万的心血管病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从1.2%下降到0.6%,并且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7%~38%。怎么会这样?
事实上,锻炼有益于心血管病的几个方面。
首先,锻炼可以提高内皮细胞的功能,减少心肌梗死,并对心脏的正常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内皮是一种可以生成一氧化氮的内层细胞,它可以确保血管的健康。
血管的内皮功能是心脏血液循环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内皮功能失调,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动脉血管变窄,从而出现血栓、心梗等心血管问题。
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血管的舒张能力,促进血管的内皮依赖性收缩,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另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增高有密切关系。
炎症因子可通过抑制机体的相关酶的合成,使内皮合成一氧化氮的作用受到阻碍。有研究显示,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内的一氧化氮生成,从而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并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其次,锻炼可以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改善心肌的形态,使心脏的机能得到提高。人体的心肌细胞可以起到收缩的作用,通过泵血来维持血液的流通。
当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降低,心脏就必须进行大量的抽血,以满足整个系统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心脏的负荷,同时也会导致心肌缺血,心脏储备不足。
心肌细胞是一种不能分化的细胞,它是不能再生的。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表达,增加线粒体的功能,增加心肌收缩能力。
另外,有研究发现,锻炼可以增加心肌肌球蛋白的活力,促进毛细血管的增殖,增加心肌的能量供给,增加心肌的体积,增加心脏的机能。
同时,锻炼也能降低病人的血脂。
脂质代谢紊乱会导致血脂水平增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凝血、粘附等血管功能障碍。
适量的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肾上腺素,增加脂蛋白的活力,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减少血脂在血管中的积累,从而达到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锻炼可以有效地控制人体的血压。
高血压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有资料表明,有69%的人患有心力衰竭,74%的人有自己的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由于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不正常,运动可以通过调节血管中的活性物质,使血液中的浓度下降,使血小板激活功能增强,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对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既然锻炼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那么不管是普通人群,还是心血管病患者,都要经常锻炼身体?其实,过度的锻炼也会对身体有害。
可以锻炼,但不要过度!当心3种危害
1、脱水,贫血
运动会使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液循环加快,体温上升,这时候身体就会大量出汗,从而产生出汗。如果体内的水分过多,会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脱水,出现心跳加速、血压低等情况,对身体的影响也会很大,夏天还会出现中暑等情况。
2、肾衰竭
过度锻炼会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过度的身体锻炼会引起肌肉的分解,大量的代谢物进入到身体的血流中,在肾脏中积累,使得肾脏“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肾脏的正常运作,最终引起肾衰竭。
3、心血管疾病
剧烈运动也会增加AMI和心脏突发事件的危险。在剧烈运动时,由于体内电解质浓度不正常,血液循环受阻,造成心肌缺血,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
此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其心肺耐力和新陈代谢能力都要比普通人差,冠状动脉本身就有粥样硬化,狭窄部位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过度的运动会导致心脏收缩,心脏缺血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适当的锻炼效果要看具体的情况,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锻炼。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jiasport.net/gxbdyy/13941.html